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助推养老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养老保险 每日财经网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中国养老金融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逐步迈入养老新时代。

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提出,养老保险公司要想在市场中展现出独特的市场影响力,需要聚焦养老主业,发挥自身专业特色,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搭建养老生态圈,以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在保障个体健康和长寿的同时,推动养老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10.53亿人,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 69851亿元。从2022年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来看,职工年人均待遇支付4.33万元,居民年人均待遇支付仅有0.25万元。想要实现“幸福养老”远远不够。

虽然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大面积覆盖,但是另一个标准“养老金替代率”仍是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退休金替代率只有40%多,不仅低于国际通行标准(70%),甚至还低于警戒线(55%),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可能还会继续降低。这也意味着,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

基于以上数据,甘为民认为,仅仅依靠第一支柱是不够支撑高品质的养老生活的。未雨绸缪,建议及早为未来的养老生活多做打算,那么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保障服务不可或缺。

作为三支柱体系的重要补充,第二支柱年金的覆盖度明显不及第一支柱。从发展时间来看,企业年金已发展了近20年时间,经过不断的完善和规范,第二支柱扩面工作也正持续探索。从无到有、由试点地区试行到全国统一实施,但是有该项保障的人数太低了,无法满足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养老需求。

甘为民建议,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应该加入到年金制度的发展建设中。一方面,通过年金制度实现员工们的幸福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从而让其在企业有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另一方面,让员工们更好地融入到企业和单位的发展建设中。第二支柱的“扩面”工作刻不容缓。

相比于前两种保险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则是最为弹性、最讲究自愿的保障方案,却也是目前三大支柱中规模最小的,不少老百姓仍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

虽然各家金融机构相继涌入第三支柱蓝海市场,但是现阶段却存在金融产品供给单一的问题,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品种较少,个人养老金市场刚刚起步,包括养老保险、基金、理财、储蓄等在内的养老金融产品大多处于政策试点、市场探索阶段,规模小、种类少,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养老保障需求。各金融机构尚未深层次挖掘和研究社会大众的针对性养老需求,对客户和市场的细分不足,缺乏战略性的产品规划。

为此,甘为民建议,国家和监管部门应当明确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的标准和具体要求,给专业养老金融机构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该部分属于第三支柱,将纳入到第三支柱规模的统计,必须具有一定标准和门槛,才可以在产品中使用“养老”字样,这是政策需要;另一方面,国家和监管部门应该放手养老金融机构多开发各类养老金融产品,要让各类机构各显神通,努力拓展市场,满足市场需求。

总结而言,甘为民认为,过往单纯的养老发展模式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发展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刻不容缓。养老金融机构,特别是养老保险公司,更应该在这个阶段发挥自身重要作用。聚焦养老主业,真正做到“做实第一支柱,做多第二支柱,做大第三支柱”,才能切实解决养老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本文资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或采购等决策建议(M27)。

近日,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险”)发布了2024上半年理赔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平安养老险服务1236万人次,共计赔付86亿元,日均赔付超4700万元,最高一笔赔付569万元。 上半年,平安养老险赔付结构中占比最高为医…
5月18日,中国平安正式启动2024年客户聆听日。每一位平安人,都要用心倾听客户声音,深刻把握客户需求。 以客户聆听作为“三省”工程的起点,平安养老险各分公司队伍积极响应号召,持续走近一线,聆听并打造“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极致客户体验。 …
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唯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传来振奋喜讯。近日,该公司凭借卓越且持续的创新能力,正式获颁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山西省财政厅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联合授予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这一荣誉的取得,无疑是对唯实重工…
  • 科技
  • 20小时前
  • 每日财经网
来源:央广网 浙江平安产险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做到“老有所护”,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发展养老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求,也是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