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语言载道,画,以点染写心。古人画作,人则或萧散或雍容,树则或虬屈或挺劲;河多见其逶迤流宕,山常胜乎澹寂深沉。姿态千秋,气象略近。大抵与诗文同流,乃雅士所操,非凡民可赏。
后来漫画不然,其内容浅近,贴近生活,风格多样,广受欢迎。初源于西方,以夸张造型兴讽喻之意。稍晚有日本浮世绘,浓墨重彩,绘世风情。我国漫画则以丰子恺先生之作为首出,以质朴之画,示人间善美,风行一时,劝喻颇多。至于现代,漫画勃兴,从幼及长,皆有好者。然而在现代,疯长的漫画作品汇聚成的洪流裹挟着许多人心,奔向了“娱乐”,其喻世之功不睹,乱心之祸惯见,深可叹也。
一世风俗陶铸一世文艺,一世文艺熏渍一世人才。《放下是舍更是得》这本佛教漫画书,正是应世之作。其勾画率以毛笔,饱含古韵;布局简单明了,深见禅心。翻开漫画,生动的形象如在面前:智慧的“师父”诲人不倦,似严实温;傻傻的“贤二”时常犯错,率直可爱;除了“师父”、“贤二”、“贤一”等出家人,还有烦烦恼恼的“王小五”们、“赵小翠”们。师父敲打贤二,贤二应对王赵,在四方格中奔来跑去,演出了读者自心的喜怒哀乐、纷纭起伏后,最终又能引入佛法,回归到消融烦恼、净化自心的道理。其标举漫画趣味之“表”,深藏佛法度化之“里”,开漫画生面,禅意横生,深足玩味。
漫画中,贤二被石头硌着脚,叫苦连天。师父从容告曰,“石头是硬的,就会硌脚,脚过两天就好了,但心里却执着不放,怎么也好不了。”我们在行进的路上,每每碰到“石头”,几何不受其“硌脚”之后的“硌心”之苦?几何能率然“放下”以得其乐?
一念自省,一番深思,既乐其趣,又体其道。自得之时,名之曰“漫画禅”,以见吾乐其漫画禅理相融也。文/张拙诚
Japan Manganime Factory改变日本漫画在全球的分发模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Ba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