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海终于设立了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而临港和香港也就一字之差,那么以后临港新片区有可能取代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吗?下面我们来做一番对比。

1、功能定位对比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指出,上海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功能地位来看,上海临港新片区日后将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和国际金融,要成为国际知名的金融贸易中心之一。这和香港有些相似。
不过不同的是,上海临港新片区是自由贸易园区,而香港则是自由贸易港,这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某个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后者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这也就意味着香港的自由贸易是包括了整个城市。
2、贸易政策对比
《方案》提出了“5个自由”,即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寅称,对境外进入新片区海关围网区域的货物予以保税或者免税。
香港实施的自由港政策也同样强调多方面的自由和免税政策,而且由于历史原因,香港自由港还多了个汇率自由,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金融期货市场全方位对外开放也即现在的港元,港股等。
3、经济实力对比
临港作为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前期已形成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2+3+4”产业体系,是中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园区之一。根据此前报道,临港片区到2035年,区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这相当于再造一个目前的浦东新区。
据笔者了解,2018年全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679.87亿元,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1万亿元,占上海全市的三分之一。而香港在近几年的经济则在步步走下“神坛”,2018年生产总值为28453.1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4000.98亿元。
最终结论
从表面来看,虽然香港自由港功能地位,贸易政策等都优于临港片区,可是从当前的经济现状以及的国家的规划来看,目前上海再造新的“浦东新区”,说不定日后还会继续造新的自由贸易园区,未来上海可能造着造着,就成了一个新型的自由贸易港。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寅说,特殊政策赋予了新片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原则上,上海的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上海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政策举措,在新片区全部适用。今后,上海出台同类政策,对于企业和人才的支持力度优于这次政策,新片区按照“政策从优”的原则普遍适用,同时也赋予新片区管理机构市级以及区级经济管理权限。
总之,2035年临港片区实现目标的时候,必将进一步带动上海的经济发展。届时上海能否借“临港新片区”之势,取代香港的地位,答案或将揭晓。
✽本文为每日财经网独家原创稿件,观点仅供参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豆花)。